财富管理一边连着资金供给端,一边连着资金需求端。下半年以及更远的未来,财富管理行业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由新时代财富研究院重磅推出的《2023年下半年财富管理报告》,在财富行业篇章,全面总结回顾过往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并从行业规模、市场监管、投资趋势、数字赋能等方面展望未来趋势。
此外,还对财富端更细分市场领域给予重点分析,助力投资者在具体配置上更有的放矢。以下是内容精编,与您共享。
财富管理行业总结回顾
在经历了2022年市场回调之后,2023年以来全球股市多数反弹,发达国家市场跑赢新兴市场,美元指数/美债波动率显著走高。资管行业在资产端及资金端均出现结构性变化。
1.从资产端看 2023年波动与分化是主旋律
对于资管业务的主要底层资产而言,2023年以来,海外权益市场表现明显好于A股及港股。主要商品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在欧美银行业危机的刺激下,作为传统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上涨;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油国增产以及美元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原油价格下跌。国内债券市场逐渐走出理财赎回风波影响,债市持续走强。
2023年二季度以来,多家中小银行“补降”存款利率并下调通知存款和协定存款利率上限。从对微观主体的影响来看,银行调降存款利率背景下,存款吸引力有所下降,将一定程度降低企业和居民的储蓄意愿,导致“存款搬家”现象,同时缓和此前的资金空转现象,逻辑上一方面或助力推动理财规模逐步恢复,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增加消费和投资需求。
2.从资金端看,投资者对未来收入不确定性的担忧,使资金端受到一定抑制
2022年以来在疫情及宏观经济影响之下,居民收入总体有所回落,对未来收入与经济不确定性的担忧,使得投资者风险偏好总体下降。同时叠加“主要资产均出现明显的波动与分化”,投资者与前几年的“追求收益”相比,如今更倾向“稳健”。
2023年一季末公募基金产品中的股票型产品规模较2022年年底增长5.0%,同期上证指数上涨5.94%,表明股票型产品规模上涨主要由权益市场上涨导致,而非投资者主动申购基金;债市波动较大,部分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赎回债券,使得2023年一季度公募债券型产品规模有所降低。但同时,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叠加投资者风险更趋保守,零售存款规模增幅较多。
综上所述,未来试图通过单一资产或单一产品获得“绝对收益”,难度将越来越大。对于投资者而言,对自身资产做好规划,以符合自己风险偏好与收益期望的方式进行整体性的资产配置,才是长期资产稳健增值的解决之道。
财富管理行业展望
1.市场规模逐步壮大 行业发展日益规范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高中速发展,居民可支配收入逐年递增,可投资资产规模也在逐年增加。据高盛的统计研究,2025年中国居民的可投资资产总规模将达到50万亿美元,2021至2025年期间将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速度。
在居民可投资资产逐年增加的背景下,财富管理市场规模也呈现震荡上升的趋势。从2015年至2022年,中国银行、信托、保险、公私募、券商资管、期货资管的资产管理规模从81.5万亿上升到128.3万亿。预计未来10年内,财富管理市场的规模仍将随着居民可支配财富的增长而逐渐增大。
伴随着财富管理市场的日益扩大,相关的监管规则也逐步完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关于规范信托公司信托业务分类的通知》等金融监管政策的及时出台,规范了财富管理市场,对于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有效防控金融风险,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更好地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起到了积极作用。
2.投资多元化 海外资产受到投资者青睐
居民的家庭可投资资产规模、风险偏好的差异,从根本上决定了居民对于多元化投资的强烈需求。随着“资管新规”出台,投资者对于资产的风险性和收益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更多的居民家庭开始考虑公私募基金、期货CTA、股权、信托、REITs、保险等多元化的投资品种。海外的资产品类也日益受到投资者青睐。从全球来看,每个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一样,发展速度也不一样,全球各国的经济周期错位,导致不同国家资产收益差异较大。通过对于海外优质资产的合理配置,能够更好分享全球经济发展的红利,同时也有助于分散投资组合的风险。
3.资产收益分化,更加考验财富管理公司的资产配置能力
过去20年的大类资产收益分化较大,任意一项投资组合要想获得相对可观的收益率,风险又相对可控,实现组合收益和风险的平衡,都需要依靠科学的资产配置。为了满足更多普通投资者的个性化投资需要,优秀的财富管理公司需要具备依据投资者特征设计千人千面资产配置方案的硬核能力。
4.数字技术赋能和投研陪伴服务不断强
在数字技术的助力下,专业化的财富管理公司正在逐渐完善综合化、生态化的服务体系,通过线上化、数字化等方式打造一站式智慧财富管理平台,对外赋能客户应用、对内赋能内部的投研分析和业务运营,不断优化提升客户生命周期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资产配置、智能投顾、精准营销、智慧风控等应用能力,在提高企业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将优质且实惠的服务推送至更多的客户,提升客户的投资体验。为了更好地挖掘投资机会、为客户提供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方案,专业化的投研和陪伴服务成为头部财富管理公司的标配。目前,国内头部的财富管理公司均建立与投资相关的研究院或CIO (Chief Investment Officer)办公室。
财富端相关市场展望
1.保险市场:保险业空间充足,潜力巨大、远景可期
(1)国内保险:空间充足,潜力巨大
预定利率普遍下调,产品结构将迎来改革。预定利率3.5%的保险产品或将逐渐退出市场。不过,预定利率下降对于险企而言喜忧参半,虽防止利差损风险,增加保费收入,但也会降低传统险产品吸引力。但受预定利率下降影响较小的分红险有望缓解人身险公司的压力,国内储蓄功能的产品有望增加分红的部分,提升了部分产品的想象空间。
(2)海外保险:仍充满活力
长期来看,保险业仍然是活力产业,保费增长动力充足、风险抗衡韧性更强。目前各国央行正在通过加息等方式应对通货膨胀,此举有助于提升保险公司中长期盈利前景。世界正处于后疫情时代,经历疫情的历练后,社会风险意识增强,有利于人寿保险保障类产品的需求提升。
2.非标固收:对于实体经济发展仍不可或缺
未来债市的主要驱动因素仍是国内经济的需求端;房企的信用风险缓解或是地产投资恢复的前置条件,2023年年中地产投资增速有望转正,或将驱动长端利率在下半年回升;消费可能艰难恢复,或整体推动利率向上,关键需看疫情后居民资产负债表恢复进度;通胀方面,2023年存在通胀或通缩的风险较低,可能对债市走势的影响相对有限。
3.海外市场:盈利下修后美股上涨,美债利率继续维持高位
今年以来的AI板块为美股带来了活力。随着企业盈利在二季度继续下调,我们认为在今年下半年下降的趋势停止,市场迎来比较好的买入机会。同时,在高利率的环境下,市场对降息的期待也为市场注入乐观情绪,但我们认为鉴于高粘性的通胀,降息或在明年才正式开启,这也对下半年的美股起到积极的影响。从行业上,看好AI科技、能源、医疗行业。
高利率时代,派息收益极具吸引力。利率从0%跃升至5%以上,让稳定派息的高收益债开始进入更多投资者的视角中。同时,信用趋紧也为私募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在银行业的风波扩展后,美国银行普遍更加惜贷,信贷条件收缩,导致更多的企业无法借贷,而这也是私募信贷的机会所在。
4.股权市场:加码AI为代表的科技投资符合当下国情
过去两年国内创投领域经历了由模式创新转向科技创新的重心转变。加码AI、数字经济为代表的科技投资,符合当下中国的国情和政策,预计投资难度也会加大,挑战也会随之而来。科技创新的投资壁垒高,回报更慢、周期更长,这要求投资机构对技术及行业趋势有更前置和更专业的投资判断。提升对深度交叉项目的价值发现能力,对宏观经济的理解、预判能力,是投资机构重建“认知差”持续创造超额回报的关键。
标类市场:公募以均衡类基金为主,私募细分策略各有应对
(1)公募基金:以均衡类基金为主,把握AI行业的高成长机会
在预期下修但仍偏弱环境下,下半年市场定价重心将从经济状态转向产业状态。在此背景下,权益类基金以均衡类基金为主,防守反击,把握AI行业的高成长机会。固收+基金,坚守策略定位,适度提升风险偏好。债券类基金,弱复苏的基本面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依然是核心逻辑。
(2)私募基金:分策略来看,细分策略各有应对之策
当前市场已经充分计入了市场的悲观预期,部分板块可能已经明显超跌,如新能源、医药等创成长方向目前已经位于历史估值最底部区域,市场自身存在一定的修复与纠偏空间,此时可能正是“别人恐惧我贪婪”的逆向布局时刻。
分策略来看,主观选股策略:市场整体步入高性价比区域,重点关注逆向布局与时代α;股票量化策略:高胜率的alpha弥足珍贵,未来优选长期超额能力具备竞争优势,公司经营稳健的头部私募管理人仍是较好的选择;
宏观策略:在不同资产间进行灵活配置正是宏观对冲策略的优势所在,资产高波动可能延续,潜在交易难度仍较高;
管理期货策略:趋势性逻辑暂未显现,相对看好主观与规则型趋势量化策略;组合基金:新规释放监管持续趋严信号,整体有利于私募市场驱逐劣币,持续考验FOF管理人综合能力;
债券策略:信用债价值坑快速填平后,建议关注业绩更稳健的管理人。
客服电话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