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以来,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的下滑趋势日益明显。国有大行作为行业的领军者,率先下调了存款利率,随后中小银行也纷纷跟进。这一调整背后,是市场利率下行的大环境所致。
随着3年期和5年期定存利率的下降,国有大行3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已经降至2%左右。这一变化不仅影响了银行的收入和利润,还对整个银行理财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于投资者而言,这意味着资产配置需要更加谨慎和多元化。在利率下行的大环境下,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风险控制和长期收益的稳定性。同时,投资者也需要密切关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自己的投资组合。
对于银行而言,存款利率的下调使得银行的吸储成本降低,但也给银行的负债端带来了压力。因此,银行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自己的业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应对市场的变化。
“储蓄搬家”或将强化
随着存款利率的持续下调,对于习惯存款理财的用户来说,他们最直接感受到的影响将是收益的降低。这一变化有可能导致部分存款从银行流出,重新回到银行理财市场,我们称之为“储蓄搬家”现象。
在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因其稳健性和相对较高的收益,对投资者更具吸引力。李振宇研究员指出,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投资者将更加注重长期财富管理和资产配置,以实现跑赢通胀和保持稳定收益的目标。与存款相比,银行理财能提供更多元化的投资选择,根据用户的个人风险偏好提供个性化的产品推荐。它还能通过专业的风险管理和咨询服务,帮助用户实现长期稳健的财富管理。因此,存款利率的下调对银行理财来说或许是个好消息。
理财公司在理财市场中的主力军地位日益凸显,这也使得银行理财与存款利率之间呈现出一种“跷跷板效应”。在2023年末,工行、农行、中行、建行等国有大行在年内第三次下调了存款挂牌利率。为了增强用户吸引力,部分银行还推出了年终奖专属理财产品进行营销。此外,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出现了上升。专家表示,这是受到跨年等流动性因素的影响,使得银行理财收益短期冲高。然而,随着利率的持续下行,收益率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
银行理财优势显现
从2023年的理财代销渠道情况来看,理财公司的合作代销机构数量正在逐步上升,而其理财产品由母行代销的金额占比也在进一步下降。这意味着理财公司正在积极拓展他行代销渠道,减少对母行的依赖,并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中信证券的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增长,货币政策的持续宽松仍然必要。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调,银行净息差将面临较大压力。为了配合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2024年可能仍需推动数轮存款利率的调整。届时,理财产品的收益优势将更加凸显,部分优质现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超过3年定期存款利率。目前,破净率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预计赎回潮不会再次掀起波澜。因此,2024年上半年理财规模将实现小幅平稳增长,有望达到28万亿元左右。
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已经实现了从保本保息的“类存款”产品向市场化浮动收益的净值型产品的全面转型。其独特的渠道优势奠定了银行理财更为下沉的基础,也决定了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较低、追求“确定性”的特征。
低风险理财需求大
据中信证券明明团队的研究报告测算,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规模约为26.96万亿元,同比仅下降约2.5%。这意味着2023年银行理财承受了较大的冲击,但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规模。这一趋势也使得投资者的投资策略变得更加保守。
随着理财公司纷纷布局低波动稳健型产品线,产品的同质化特征将更加明显。此外,由于产品收益率缺乏相对吸引力,理财机构之间的竞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李振宇建议理财公司应充分利用自身的资管行业配置空间较广的可投资产种类,整合优质标的资源,争取最优的多资产配置和协同效益,以不断增厚投资者收益。此外,银行理财机构还应立足投资者的实际需求,紧跟国家宏观政策导向,围绕产品特色和自身资源禀赋,构建专业的投研体系,打造具备银行理财特色的差异化竞争利器。
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对银行理财市场产生多方面的影响。首先,低利率环境下,理财产品相对于存款的吸引力增强,因为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对较高。这促使更多投资者将资金转向理财产品,从而推动银行理财市场规模的扩大。其次,低利率环境也促使银行加大对理财产品的创新力度,推出更多元化的理财产品,以满足投资者不同的风险偏好和收益需求。此外,存款利率走低也使得银行的净息差面临压力,因此银行需要寻找新的收入来源,而理财业务是一个重要的增长点。
对于投资者来说,在存款利率持续走低的背景下,需要做好资产配置以应对低收益环境。首先,投资者需要关注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收益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理财产品。其次,投资者可以考虑分散投资,降低单一资产的风险。此外,投资者还可以关注市场动态和国家政策变化,把握投资机会。最后,投资者应该选择正规的理财机构和产品,避免投资风险。
客服电话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