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与中国数字金融合作论坛联合发布了《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2023)》。本期报告首次构建了财富管理机构数字化能力指标和分析框架。报告选取了保有规模指数前25名的机构,结果显示,这些头部机构的财富管理数字化能力总体较高,但不同机构的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数字化能力是影响机构财富管理规模的重要因素。
一、银行依然是财富管理行业的中流砥柱,优势地位显著
本报告首先深入剖析了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以及各类机构的发展特色,重点关注了公募类财富管理产品的保有规模,涵盖了非现金类银行理财产品以及非货币公募基金。在2023年末,业内机构上述产品的保有规模指数排名中,前100名涵盖了各类机构,其中银行占据61家,券商19家,第三方机构12家,公募基金7家,保险公司1家。由此可见,银行在财富管理行业中依然扮演着核心角色,而其他机构则起到了积极的补充作用。
进一步观察前十五名的排名情况,我们发现其中十三家为银行机构,充分展现了银行在财富管理市场中的强大实力。招商银行以卓越的业绩脱颖而出,总保有规模位居榜首,而兴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则紧随其后,分别位列第二至五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互联网代销机构如蚂蚁基金和天天基金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分别位列第七和第十四位。
报告进一步指出,在当前多元财富管理行业的竞争格局下,银行依然保持着显著的优势地位。与此同时,券商的市场占有率正在逐步扩大,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公募基金公司在财富管理服务领域也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而第三方机构则凭借其专业的服务普惠性和交互体验性,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这些机构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共同推动着财富管理行业的持续发展。
二、数字化能力是影响机构财富管理规模的重要因素
本期报告首次构建了一套全面衡量财富管理机构数字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和分析框架,以更深入地了解各机构在数字化领域的发展状况。为了进行此次分析,我们特别选取了财富管理机构中保有规模指数排名前25名的优秀代表。同时,借助第三方权威数据机构QuestMobile的精准数据,我们重点关注了APP用户活跃度这一关键指标,并具体选取了MAU(月活跃用户数)、DAU(日活跃用户数)以及MAU/零售客户数、DAU/零售客户数等细化指标进行深入剖析。
通过详尽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头部财富管理机构在数字化能力方面总体表现较为出色。然而,不同机构之间的数字化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有的机构在数字化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而有的则相对滞后。这一结果进一步表明,数字化能力已经成为影响机构财富管理规模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次报告的发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能力,也为各机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未来,随着数字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我们相信财富管理机构的数字化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投资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财富管理服务。
三、大模型助力财富管理行业高质量发展
当前,从政策到行业再到机构层面,都在不遗余力地推动金融科技、人工智能以及大模型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大模型的应用,正成为推动机构数字化转型落地的重要力量。为了抓住这一发展机遇,财富管理领域所应用的大模型必须具备一系列核心能力,包括知识力、专业力、表达力以及安全力。知识力是大模型的基础,专业力是其核心竞争力,表达力则是提升用户体验的关键,而安全力则是确保业务持续稳健发展的基石。
近年来,中国财富管理市场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其中银行理财和公募基金等公募类产品表现尤为突出,呈现出稳健的发展态势。然而,面对去年以来宏观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波动,以及财富管理客户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复杂化,财富管理机构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因此,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数字化能力建设,以客户利益为出发点,结合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需求,提供精准的配置建议、优质的理财产品和周到的服务,从而增强机构的竞争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客服电话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