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养老金制度近日启动实施,标志着我国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又迈出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步。起步之后如何行稳致远,同样备受关注。在日前举行的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平行论坛上,与会人士围绕这一话题展开深入探讨。
正式落地实施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是当前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发展的焦点所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指出,个人养老金业务链条长,管理环节多,投资运营周期长,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要牢固树立风险意识,统筹发展和安全,按照职责分工,严格监督管理,形成监管合力,实现个人养老金良性运行和安全规范发展,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同时,也需要不断完善个人养老金信息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信息交互和共享。金融机构和各有关方面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切实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政策红利和高效便捷的服务。
依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个人养老金先行城市的通知》,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北京市、天津市、石家庄市等36个先行城市(地区)实施。李忠表示,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及时发现新情况、新问题,不断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如制定更有吸引力的政策,设计更加稳健的金融产品,研究第二、第三支柱衔接的条件和路径等。
银保监会人身险部主任陈映东表示,推进第三支柱规范发展,需要统筹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是落实有税收政策支持的个人养老金制度,核心是建立账户体系,提供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实现养老资金长期积累;二是协调发展其他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原则,以普惠为根本,以创新为抓手,在养老金积累、投资、领取等方面,推动金融机构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
陈映东表示,个人养老金市场从起步到壮大还需要较长时间。金融机构要久久为功,平衡好短期与长期、风险与收益、效益与成本的关系,抓好经营管理,切实防范风险。金融监管部门也将密切关注政策的实施效果,充分听取各方意见,适时研究完善监管规定。下一步,银保监会将继续坚持普惠、长期、稳健的原则,深化商业养老金融改革创新,丰富产品和服务供给,支持金融机构,特别是专业的养老金融机构,守正创新,深耕市场,成为构建中国特色养老金融体系的重要力量,助力我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持续健康发展。
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建议,扩大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覆盖面,努力使其成为多数人的制度。具体而言,政府要大力倡导并激励个人缴费商业养老保险,鼓励提前积累、提前规划,提倡个人要对自己的养老负责任;同时,探索二、三支柱的联动,将第二支柱一些好的做法以及优惠政策延伸到第三支柱;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参与养老金管理的机构,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携手共进,创新产品供给,为不同人群提供更多看得明白、操作便捷、收益稳健的养老金融产品,要广泛开展投资者教育,扩大宣传面,普及养老金融的基本知识,培养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此外,叶海生还谈到,要大力降低第三支柱养老金筹资成本,更多还利于民。一方面,要落实好国家对普惠金融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另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在内部自然配置、绩效考核、产品模式、服务创新向第三支柱倾斜,大幅降低第三支柱产品销售的费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化经营,降低消费费用和交易成本,以便提高投资收益,更多还利于民。
我国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还面临一些挑战。例如, 2019年,我国个人所得税实缴人数是6512万人,占当年城镇就业人口比例的14.4%。由于缴纳个税的人数有限,个人养老金EET模式下的吸引力度还有待检验。对此,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拟任监事会主席聂明隽提出四点建议:一是在确保基本养老保险财务可持续的前提下,通过第一支柱的费率转移,促进第二支柱企业年金的发展;二是深入研究企业年金与住房公积金整合的可能性;三是打通第二、第三支柱,实现联动发展;四是大力推进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和个人相应养老金融业务的共同发展。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看来,提高收益率是第三支柱发展的关键。为此,他建议,一是坚持市场化,从全国社保基金来看,市场化运作取得了不错的投资成绩;二是发挥我国体制机制优势,将更多政策资源注入第三支柱。此外,郑秉文提出,投顾业务也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认为,在规范的前提下,目前已到可以积极稳妥推进第三支柱发展的阶段。他建议,一是个人养老金发展要符合大政方针,紧跟国家的战略方向;二是在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如先在一些地方做试点、在一些领域推进,慢慢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更加完善;三是保险产品可以和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等跨领域互动,产生创新的模式;四是培养专业队伍,提供专业咨询,让更多的民众接受个人养老金制度。
客服电话
客服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