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马哈回来,凌晨3点,时差没倒过来。于是,我决定快速完成下内容团队给我布置的任务,写一篇短文章,谈谈巴菲特股东大会给中国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行业的创始人和高级管理者们可能有的一些启发。
首先说明一下,我其实并不想赘述巴菲特和芒格,以及伯克希尔·哈撒韦对中国大资产管理行业在投资哲学、投资方法论,或者围绕价值投资逻辑的一系列思考和借鉴意义——实际上,由于中美两国的经济制度、金融体系、资本市场环境和特征,以及从监管者到广大投资人等市场参与者行为特点上的巨大差异,我并不认为,那些远赴奥马哈朝圣的投资客们能真的学来什么在A股投资的锦囊妙计。
相反,莅临奥马哈的中国投资客中,由于时差及活动结束后各种转机和乘坐长途飞机回国等原因,耽误了在特朗普发twitter后第一时间减仓处理而遭到股市重创的人,似乎不在少数。
言归正传,巴菲特股东大会及整个BKR的发展,对中国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的创始人和高级管理者可以如何创办并经营自己的公司,倒有着不少简单直接的商业启发。
▎很多事,只有做得长,才能做得大。反过来,却行不通,因为很快做很大的,反而做不长
1930年出生的巴菲特,从1956创立自己的机构开始,长达60多年,至今还在工作。今天这个价值千亿级的BKR企业集团,不是巴菲特和芒格用三年五年,或十年十五年打下的江山,而是六七十年积累的结果。这是一条长长的坡,滚出一个巨大的雪球,是长坡,而非陡坡,才是雪球能够如此巨大且结实的关键原因。
单说巴菲特自己,99%的财富都是50岁之后积累的。1991年当他接手所罗门兄弟,在华尔街力挽狂澜、声名大噪的时候,已是一位61岁的老人了。当然,那个时候可能没有人想得到,这位61岁的老人才刚刚开始发威,而一发威就是再来30年。
结合今天中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的一些故事和事故,我更加觉得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启发:很多事,只有做得长,才能做得大。反过来却行不通,因为很快做很大的,反而做不长。
▎成为一家公众公司,非常关键
1965年,巴菲特有限合伙公司接管了伯克希尔·哈撒韦,这是一家日薄西山的纺织公司。但是,再微不足道,再小它也是个上市公司。在BKR后面的各种风骚操作中,这个小小的上市公司,起到了奠基石一般的作用。
一家资产管理、财富管理机构,能够成为(亦或控制)一个上市公司,能够在以下几个方面获得相较非上市机构的优势:品牌更优质、经营管理更透明规范、投融资更便利、团队激励更长期且有效、商业合作的模式更开放和有弹性,以及最后一点:其经营能力和运营效率的提升,能更快地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公司价值能更快、更准确地反馈到公司价格上。
当然,哪怕在中国,这其实也并不是一个新玩法(虽然个别机构把这个好事玩儿坏了)。但作为一个启发和方法,却值得提出来。
▎金融与产业的结合有必要,但不是一上来就有能力做
1996年之前,BKR的资产组合80%是有价证券,20%是自营;1996年之后,公司开始转型,截至目前,BKR资产组合里80%是自营,而20%是有价证券。于是很多人会说:看,这是产融结合的巨大优势。一手金融,一手实业。
这个结论在原理上其实没错,但千万不能忽视过程。1996年,是巴菲特创业之后的40年,是收购BKR之后的30年——跨行业经营和董事会治理,有着极强的资源和经验门槛要求。很多学习BKR的人只看到产融结合在所谓结果上的理论正确性,却忽视了其在现实中的过程复杂性。
过早、过于简单、毫无充分准备的产融结合,正是今天中国很多财富管理、资产管理机构出现危机的致命原因。
▎组织形式是公司制,但做事的态度和管理风格是合伙人制
公司制在企业治理、资本市场运作和规模化、多元化发展战略等方面,有着相对于合伙人制天然的优势。
但是,一家公司制的财富管理、资产管理企业,却可以考虑用合伙人制的方式来管理和经营。比如:共同努力,分享收益,自主意识,长期搭档,最终形成终生事业。
巴菲特说,公司治理靠信任,而非控制,团队管理靠自驱与激励惩罚机制,而非外力与行为举止约束。
▎高度重视知识分享与社群打造
巴菲特1996年组织了一场研讨会,当时参与的人数上限是150人。1997年春季的股东大会,当时的人数上限是7500人。上周的活动,全世界有近50000人来了奥马哈,在场馆里坐着听讲的,有将近18000人,为了有个不错的座位,人们4点多就起来去排队入场。
这个从1996年开始形成的线下知识分享和社群活动,年年搞,坚持不懈。
就中国的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机构来说,投资者教育其实就是大家自己的“巴菲特股东大会”。大家对投资者教育有多重视,准备搞多少年?大家对知识输出有多严肃,还是仅仅只是做一场又一场的“卖方营销活动”?
在当天提问巴菲特和芒格的人们的话语中,我听到一个英文单词高频出现,是投资人用于评价和感谢股东大会这场活动的,这个词是:Educational。
▎营销的核心是人
巴菲特绝对是个营销天才。他把他和查理的头像、BKR的Logo印到自己投资的糖果巧克力店的产品包装盒上,印到了Brooks的T-shirt上,印到了所有被投资企业的产品和标识里。甚至在大会开始前,他会走到DQ的柜台,买一根冰棍拿在手里,再接受全球新闻媒体的簇拥报道。
于是,大会中途休息时,这只黄色冰棍成了网红。你可以看到人们排长队购买一只口味过甜的冰棍,并刷在全球各地的朋友圈里。
人最容易喜欢什么,最容易信任什么?答案其实很简单:人。人最容易信任和喜欢的对象,就是人本身。最好的品牌就是人的品牌,最好的营销工具就是人格魅力。只有人的品牌才是特殊的,才是跨越周期的,才是跨越品类的,才是可以继承的,也才是稳定的。
这一点,对中国财富管理和资产管理行业的创始人来说,是个重要的启发。你,是公司最大的品牌,需要长期打造。
▎团队成长
什么保持谦逊,持续学习,延迟享受,追求远大,我就不多说了。
在团队成长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启发就是:身体健康。不仅你要身体健康,你的合伙人要身体健康,你的接班人要身体健康,你的整个团队要身体健康。否则,你永远不会看到一个89岁的人和一个95岁的人,如此严肃地讨论准备把公司传承给两个60多岁的“年轻人”,因为他们的身体,还很健康。
这是最后一个启发,也是巴菲特大会的最后一项活动:投资你自己。不是上商学院或者读EMBA,而是每天跑5公里。
客服电话
客服微信